女子鱼刺卡喉刺穿心脏主动脉 被迫开胸(图)
制图
用“九死一生”来形容温州的郑阿姨,一点都不为过。
因为鱼刺卡在喉咙,刺穿了心脏主动脉,医生给她做了开胸手术,才保住一条性命。医生说,和郑阿姨类似的病例,近年国外报道过近90例,仅两例存活。
记者从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今年2月以来,医院已接诊30余例鱼刺鲠喉患者,绝大多数患者在五官科或胃镜下都可以顺利取出鱼刺,也有患者习惯性地用吞咽饭团等方式将鲠在食道口的鱼刺推送至第二狭窄处,刺伤了靠近心脏的大血管或气管,造成险情。
一根鱼刺卡在喉咙
吞米饭、红糖,一点用都没有
温州人喜欢吃海鲜,鱼也是每户人家经常吃的菜,特别是血脂、血压偏高的人,都尽量少吃肉,多吃鱼肉了。
郑阿姨今年52岁。不久前,在吃晚饭时,她被一根鱼刺卡住了喉咙。郑阿姨按照温州当地的土办法,赶紧咽了两大口米饭,又吃下一块红糖,可喉咙依然不舒服,鱼刺还是卡在那里。
郑阿姨想,睡一觉说不定就好了。两天过去,她依然觉得不舒服,赶紧去医院。郑阿姨觉得,取根鱼刺,应该是几分钟的事情。
没想到,医生的话,让郑阿姨吓了一跳。
检查发现,或许是因为吞咽米饭的缘故,那根鱼刺已经转移到了食道的第二狭窄处,并已刺破食道壁扎入了心脏主动脉。
食道的第二狭窄处,靠近心脏部位,旁边就是气管和主动脉。医生打了个比方,鱼刺卡在那里,就好比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破血管后引起大出血,非常危险。
郑阿姨很快被安排进手术,做了开胸手术取出鱼刺,她的一条命,这才算是保住了。
一根小小的鱼刺
为何会如此要命
能够及时取出鲠于致命部位的鱼刺,在医生看来,郑阿姨算是幸运的。
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丽明医师表示,临床上已有多例病人因鱼刺鲠喉死亡。此前,温州市区一名50多岁的病人,鱼刺扎进动脉血管后疼了三四天一直没有就医,赴院就诊几天后出现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一根细细的鱼刺,怎会有致命的威力?朱丽明医师解释,这是因为鱼刺所在的食道第二狭窄处,紧挨主动脉弓,一旦鱼刺通过食道黏膜将主动脉血管刺破,“造成的大出血可以用‘井喷’来形容,几分钟内患者就会失血过多而死”,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成人的食道长度为25~30厘米,食道有三个狭窄处,最常见的鱼刺鲠喉位于食道口径最窄的第一狭窄处,即食道的起始处。“食道第一狭窄处鲠住鱼刺,大家习惯用大口的饭将它往下推,如果鱼刺以竖位下行,兴许能进入胃里。”朱丽明医师称,鱼刺下行位置是不固定的,很容易卡在第二狭窄处。
“第一、第二狭窄处相距4~7厘米,但卡在第二狭窄处则危机重重。”他称,人体内最靠近心脏、内径最粗、压力最高的血管,就是主动脉(弓),它紧贴食道第二狭窄处,鱼刺穿破食道壁、扎进主动脉,早期表现为食道疼痛,数日后伤口炎症加重,最终导致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破裂,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医生表示,即使鱼刺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肠道,“除非是特别细的鱼刺在胃里可由胃酸软化,否则,留在肚子里就是一颗定时的炸弹。”有可能扎破黏膜,引起胃肠道溃烂、穿孔,部分患者需要开腹手术。
提醒
民间取鱼刺的小偏方
会造成二次伤害
据粗略统计,今年2月份温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诊了近30余例鱼刺鲠喉的患者。
朱丽明称,喝凉水、抠喉咙、吞饭团、灌米醋、咽红糖等民间常用的取刺偏方并不可取,还有可能增加鱼刺带来的危险。
他介绍,扎在舌根部、扁桃体、咽喉前壁的鱼刺,可在家中由镊子夹出,鲠在食道第一狭窄处的鱼刺则需通过五官科或胃镜来取出,一般在五六分钟内就可夹出。若通过吞饭团、灌米醋、咽红糖等民间常用的取刺偏方,很可能将鱼刺推向食道第二狭窄处或第三狭窄处,这样就很危险了。
在专家看来,大口喝水、大口吃饭,对于咽下鱼刺不仅效果不大,一招不慎还会有反效果。吞醋软化鱼刺的办法看似可行,实际操作中对于软化鱼刺的效果并不大,更有烧伤黏膜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吞咽鱼刺后,如果出现食道附近疼痛或有持续性发烧或咳嗽症状,有可能是已造成了二次伤害,需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咳嗽多年,鱼刺卡肺所致
http://gd.news.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05:27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李京 通讯员文刀)近日,市第二人民医院从林女士的气管中取出一根长约1厘米的鱼骨,而这根鱼骨使得她三年来都误以为得了“支气管炎”,而且多次求医无法根治。如今,林女士已经康复出院。
多年咳嗽无法根治
今年44岁的林女士,家住湾仔。据其回忆,三年前自己吃饭时,一不小心被鱼刺卡了“喉咙”,当时经医院一番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
事隔一年后,林女士开始出现咳嗽,晚上常常被剧烈的咳嗽折磨得无法入睡。起初她以为自己是患有感冒,便吃了一些感冒药。“吃了之后,咳嗽就减轻很多。”林女士称,但只要停药,就又开始咳嗽、咳痰,以为感冒复发的她只能又找些消炎药来吃。
在此后的近两年里,林女士一直在“感冒”与吃药之间纠结着,而且也曾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X光和CT也都做过,但始终找不出病因,病情无法根治。
原是鱼骨“作祟”
今年2月8日,林女士再度咳嗽、咳痰,并出现发热、胸痛,便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据医院呼吸科周波主任介绍,经过一系列排查后,最终帮助林女士找到了“元凶”———一根长约1厘米的鱼骨卡在其左肺上叶。经过20分钟的手术,林女士终于摆脱了多年的折磨。而这根鱼骨由于在其体内呆的时间过长,已经从白色变成黄绿色,它刺中的支气管周围已经脓肿。3月3日,林女士康复出院。
探因
检查多次,为何未发现体内鱼骨?
鱼骨在体内呆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而且林女士此前也曾做过X光和C T等检查,为何一直没有发现呢?为何吃完治疗感冒的消炎药后,能够暂时“压制”咳嗽、咳痰的症状?记者就上述问题请教了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专家。
据专家介绍,X光是用来投射人体器官及骨骼形成的影像,通过黑白两色进行显示。通常情况下,人骨在X光片显示为白色,鱼骨密度较低,而且质地、构造与人骨类似,因此鱼骨在X光片也同样显示为白色。当鱼骨的造影与人骨的造影重合后,很难被发现。而C T则是对人体进行逐层扫描,当鱼骨呈扁平状且很薄时,C T同样无法发现。
至于吃消炎药后能够暂时“压制”咳嗽、咳痰的症状,专家表示由于卡在林女士左肺上叶的鱼骨刺中支气管后出现脓肿,并长出了息肉,进而导致林女士出现咳嗽、咳痰,而其服用的治疗感冒的消炎药正好起到消炎的效果,因此才出现“咳嗽—吃药—停药—咳嗽”的循环。
男子遭鱼刺卡喉 “潜伏”多年引发脓毒血症身亡

记者周晔 余乐 实习生汪思琦 通讯员周汉桥 赵林 陈菁 王娟
“刚送走一位好友,走的原因竟是一根鱼刺!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一夜之间就去了天国,伤心悲痛之余,感叹生命的脆弱。”7月31日,市民黄先生发出一条悼念微博。
至于细节,参加追悼会归来的黄先生不愿多说。记者多方了解,情形如下:这位逝者年仅54岁,平素爱运动,身体强健。几年前,他曾被一根鱼刺卡喉,虽然没有取出来,但鱼刺也不见了,也没什么不适。一个礼拜前,这根潜伏的鱼刺发威,竟然引发深部脏器不可逆转的脓毒血症,先后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和同济医院抢救,最终不治。
鱼刺卡喉后致人死亡,这已是本报记者第二次获知此类事件。几年前,武汉远城区曾发生一名职工鱼刺卡喉后致死的事情,死因是向下“潜伏”的鱼刺刺破了患者的主动脉。
为什么小小鱼刺在几年之后还会害人性命?遭遇鱼刺卡喉,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昨天,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
中南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叶林峰曾接诊过一位河南患者,口腔内持续有异物感达2年,总莫名发烧,始终查不出原因。在CT详查后,叶林峰找到“祸首”一根小小鱼刺潜伏在患者扁桃体内,被组织完全包裹。鱼刺拔出后,患者很快痊愈。
叶林峰说,一旦鱼刺在人体内四处游走,甚至躲到脏器内玩“潜伏”,比单纯刺伤更加危险。“潜伏刺”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发作,此时病因难寻,治疗难度更大。如果鱼刺一直扎在食管上,会导致食管穿孔。食管内细菌很多,极易造成感染,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后果。如果鱼刺刺伤主动脉引发大出血,更加危险,随时致命。
吞饭吃韭菜等土方比鱼刺更要命
吞饭、喝醋、吃韭菜、抠喉催吐等,这类对付鱼刺卡喉的民间土方,在医生看来比鱼刺本身更要命。
汉阳医院胸外科曾为一名32岁男子内镜下食管取鱼刺,这位章先生下班吃饭遭卡喉,他使尽办法,用手催吐,喝醋,大口吞吃烤韭菜,感觉似乎好些。但此后多日,一直感觉吞咽时疼痛,胸闷,连“心脏”都疼。检查显示,一开始卡在喉部的鱼刺已深入食管中段,这一部位已靠近心脏,取出的鱼刺长约1.5厘米。
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梁耕田说,喝醋法并不能软化鱼刺,喝下的醋顺流直下,在伤处仅短暂停留,效果有限,还刺激肠胃。
汉阳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杨庆林说,吞饭、咽韭菜的方法更加危险,压力之下,将鱼刺由喉面“推”入气管再至食道,期间不但会造成划伤,还会使鱼刺越刺越深,若不幸刺破血管,非常危险。抠喉催吐可能加重消化道损伤,一旦用力过猛,肌肉收缩,也可能导致异物卡得更紧。
如果鱼刺侥幸顺利被压入胃内,是不是就安全了?省武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平说,一般来说,鱼刺入胃会被胃酸消融。但也有极个别的“刺坚强”,胃酸消化不尽,到了胃肠道依然作怪。
查询医学文献及媒体新闻就能发现,鱼刺窜入肝脏、甚至卡在肛门处引发脓肿的情况并不罕见。
每天都有数十市民上医院拔刺
亲水城市大武汉,吃鱼被刺屡见不鲜。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汉阳医院,各家日均接诊人数均稳定在10人左右,且多为夜诊,高峰时一天有20多人。从门诊接诊情况来看,作祟的鱼刺以小刺居多,因为小刺不易发觉,容易顺着饭菜一起下咽。
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更多市民不愿意为“小鱼刺”跑一趟医院,一来嫌麻烦,觉得只是压几口饭就能解决的小问题。二来嫌贵了,上咽部50元,这是最便宜的;在下咽部要100元;如果刺得更深,采用电子喉镜设备,甚至手术,费用还得另算。
省武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平认为,若拖延不治,将造成食管穿孔等严重后果,病人可能需接受开胸大手术,到时候花费以数万元计,这才是真正“得不偿失”。
医生建议,鱼刺卡喉不可小觑,应马上就医。当然,也有部分细小的鱼刺可以被平安吞下,不必就医。
汉阳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杨庆林建议,若喝几口水仍无法缓解疼痛,就要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哪些人容易被卡到
老人:老人咽部粘膜感觉迟钝,吃饭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吞入异物。此外,有的老人掉牙多,食物嚼不碎,也会吞下大块食物中夹带的鱼刺等异物。
儿童:孩子吃饭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大口吞咽。一旦家长不注意,就可能吞入鱼刺。
饮酒者:在喜宴、聚会时如果大量饮酒,最好少吃多刺鱼、鸡块等食物,免受伤害。因为一边喝酒一边吃东西,很多饮酒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最容易卡鱼刺的部位
有3个
口咽部:扁桃体所在的口腔深处;
喉咽部:气管和食管的分岔路口;
食道:又分成四个狭窄的地方:1、喉咽部下面的狭长地带,2、主动脉跨过食管的狭窄地带,3、左右气管分岔跨过食管的狭窄地带,4、食道进入腹腔的转弯口。
|
|||||||||||
|
|||||||||||
|
鱼刺卡喉咙、食道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
汉代就有如鲠在喉 、 骨鲠在喉的成语出现,指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正常人的食管始于咽部经胸腔通过膈肌至胃贲门部,全长约25厘米,并有3个狭窄部。食管异物最容易卡在第二狭窄部,这个狭窄部的前方为气管,后方为主动脉弓。当强行吞咽后,异物随食管肌肉的收缩可能刺破食管而造成食管瘘并发周围脓肿。如果异物刺破气管,还可以引起食管气管瘘。如果异物向后刺破主动脉,可引起大出血而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