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新药师通过平时搜集资料、学习交流,珍藏有一些有价值的单方,或来自民间,或来自专家学者,经过整理修改研配后,经临床应用,均具有独特疗效,
仅供中医专业人士理论参考。风险自负。
现行中医是学院派,懂理论多实践少,尤其医患关系紧张,只会墨守成规,而疑难杂症往往需要创新思维。现行中医根本不能接触到民间众多偏方。偏方之所以偏,是因为现行正统中医理论有不足,无法合理解释
,所以需要实践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
西医特别是外科有局限。本人喜爱运动,导致肌肉劳损、韧带拉伤、肌键发炎、尾椎骨伤、胸骨伤、手指骨折等等,体验后发现西医确实有不少局限,对一些软组织损伤实在作用不大。另外,确实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很多慢性病中医全面调理效果明显。
蔡炳新中药师从部队当卫生兵开始与医药结缘,之后便从事中医工作。历经半个世纪学习中医药典籍、资料。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所以有丰富的行医经历,接触众多疑难怪病,不迷信理论,长于实践。尤其在担任白石医院中药房负责人期间,收集众多患者提供的民间偏方及各地名老中医处方,追踪效果进行整理。现在开方已能信手拈来,不拘陈规。他曾提及,现代人体质、环境、药材质量、生活方式与古人不同,很多中药方需要修正。

第二盆 中间由上至下为 僵虫 地龙 地鳖虫 全蝎
由蔡炳新、蔡玫丹撰写申报的“祛风通痹汤”治疗四肢关节冷痛、肌肉萎缩、屈伸不利、腰膝疼痛、坐骨神经痛论文,
2004年经有关专家评审,入选第二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编号HY0448)。
是药店中运用最广的药方,效果佳。
基本成分:见方解 全方含量:110克。
功能: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盘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
主 治:风湿、四肢关节冷痛、腰肌劳损、肌肉萎缩,腿脚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痛,适用于坐骨神经痛,痛风、中风后遗症及腰间椎间盘突出症状。
腰椎间盆突出为常见职业病,目前治疗方法众多,各有千秋,而求医者问诊者仍车水马龙,说明难以治愈。即便一时缓解,也因职业习惯、或体力劳动使然而复发。本方以强筋壮骨为指导,患者可在其它治疗方法辅助下,多管齐下,会有效果。
实践中也治愈股骨头坏死患者。
用量:一疗程10帖,可见效果。一般上二到三疗程。
具体请依个人情况酌定。
方解: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盆突出诸症,中医多按痹症治之,症多属寒湿,因为肝肾两虚,风寒湿邪为患。导致腰臀腿拘紧,筋骨挛痛,脚膝软弱疼痛等,故治疗宜温,宜通,宜养。组方“祛风通痹汤”全方十多味中药,全蝎、僵蚕、地龙、地鳖虫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解惊,鹿衔草、
稀莶草、牛膝祛风除湿、健骨强筋,补养肝肾,某某、
某某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利尿消肿,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某某散瘀止痛,接骨续骨。诸药合力,即可壮腰益肾以固本,又可祛风湿止疼痛。本方历经30多年治验,凡属痹症之证,临床应用效果颇佳,特别适宜久坐导致腰腿疼痛人群。
这是药店运用最广的药方,早在十余年前,随着当地人外出经商而推广到全国各地。现在每日购买者络绎不绝。腰腿疼痛是现代人常见病,购买者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皆因劳作、办公、运动伤损引起。常有在外地经商之本地人士托亲朋代购快递,说明西医治愈不易。敬请与黄大益活络油、藏药奇正消痛帖、云南白药及其它内服外用药比较,效果见证。本人及亲戚均有服用。历经三十多年实践验证,无副作用,仅有一例过敏。郑重推荐!
煎服法:每日一帖,可煎服两次。
一帖药共有二包,先将大包药用5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同时将“先煎”小包药用150毫升水小火煎10分钟,再将二者混合小火煎10-15分钟至小碗汤量。 一疗程可见效,后酌情服用。
具体过程解释如下:
1.第一次煎药时,要把中药在冷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夏天20分钟以上,冬天半个小时以上)。这样可使干燥的药材变软,煎药时有利于有效成分浸出。另外,第一次煎药的时间不能过长。煎好后,放在一边冷却。
2.第二次煎药时,要用开水。这点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因为在第一次煎药中,会使含淀粉的药材糊化,如果用冷水一冷却,就会在锅底结块。
3.把两次煎好的汤药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服用。而不是煎一次喝一次。因为第一次煎药是煎出药材的“气”,第二次才是煎出药材的“味”。只有将两次煎煮的汤药混合,才能达到中药最佳的药效。如果有时间,还可煎第三次,也要将三次煎好的汤药混合后分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多次煎煮要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两次煎煮能够煎出药材所含成分的80%,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到三次为宜。
典型病例:黄岳祥,男,65岁,柳市镇沙东村人,1971,三十多年前,正当壮年的老黄不幸身染怪病,下肢及臀部肌肉萎缩导致不能行走,几近瘫痪。老黄仗着当时做小生意有点积蓄,遍访温州当时五县各大医院及藤桥、仰义、碧连等伤科医院,最后温州一老中医师见其状可悯,手写一祖传偏方即“祛风通祛痹”原方,后老黄到我父亲时任负责人的白石医院中药房“抓药”。服用20余剂后感觉精力充盈、肌肉重生而痊愈,此后一直从事体力劳动,至今30多年未曾复发。期间老黄也广为在村镇宣传,介绍病人到我父亲处“抓药”,治好痛风、坐骨神经痛、肌肉冷痛萎缩、大小便失禁甚至腰椎间盆突出症者众多。
村民赵良秋老母腰椎间盆突出,因是骨质变异引起,为慢性顽症,手术、推拿等方法不能治本,后自述烧了百斤煤球喝了80余帖中药才治愈。当然,痊愈后保健也很关键,要少坐多做适量运动,不能干重活。现在经常有其它乡镇患者过来“抓”药。
柳市镇沙岙村 戴松平之母 78岁
于2009年2月15日上午到店诊治,
称腰腿肩及臀部疼痛。自述10多年前,上肢、双手难以伸展,屈伸不便,后服用100余帖祛风痛痹汤,因当时农村没煤气,烧了100斤煤球,得以痊愈。现又来光顾。
由蔡炳新、蔡玫丹撰寫申報的“祛風通痹湯”治療四肢關節冷痛、肌肉萎縮、屈伸不利、腰膝疼痛、坐骨神經痛論文,
2004年經有關專家評審,入選第二屆全國疑難病學術研討會,並被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論文編號HY0448)。
是藥店中運用最廣的藥方,效果佳。
基本成分:見方解 全方含量:110克。中藥價格:一帖20元
功能:祛風勝濕、溫經散寒、舒盤活絡、通痹止痛、補益氣血、強筋壯骨。
主 治:風濕、四肢關節冷痛、腰肌勞損、肌肉萎縮,腿腳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痛,適用於坐骨神經痛,痛風、中風後遺症及腰間椎間盤突出症狀。
腰椎間盆突出為常見職業病,目前治療方法眾多,各有千秋,而求醫者問診者仍車水馬龍,說明難以治癒。即便一時緩解,也因職業習慣、或體力勞動使然而復發。本方以強筋壯骨為指導,患者可在其他治療方法輔助下,多管齊下,會有效果。
用量:一療程10帖,可見效果。一般上二到三療程。 具體請依個人情況酌定。
方解: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盆突出諸症,中醫多按痹症治之,症多屬寒濕,因為肝腎兩虛,風寒濕邪為患。導致腰臀腿拘緊,筋骨攣痛,腳膝軟弱疼痛等,故治療宜溫,宜通,宜養。組方“祛風通痹湯”全方十多味中藥,全蠍、僵蠶、地龍、地鱉蟲溫經散寒、祛風通絡、解驚,鹿銜草、
稀薟草、牛膝祛風除濕、健骨強筋,補養肝腎,防已、
某某舒筋活絡、祛風止痛、利尿消腫,鉤藤清熱平肝、息風止痙,某某散瘀止痛,接骨續骨。諸藥合力,即可壯腰益腎以固本,又可祛風濕止疼痛。本方歷經30多年治驗,凡屬痹症之證,臨床應用效果頗佳,特別適宜久坐導致腰腿疼痛人群。
這是藥店運用最廣的藥方,早在十餘年前,隨著當地人外出經商而推廣到全國各地。現在每日購買者絡繹不絕。腰腿疼痛是現代人常見病,購買者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皆因勞作、辦公、運動傷損引起。常有在外地經商之本地人士托親朋代購快遞,說明西醫治癒不易。敬請與黃大益活絡油、藏藥奇正消痛帖、雲南白藥及其它內服外用藥比較,效果見證。本人及親戚均有服用。歷經三十多年實踐驗證,無副作用,僅有一例過敏。鄭重推薦!
煎服法:每日一帖,可煎服兩次。
一帖藥共有二包,先將大包藥用500毫升水浸泡30分鐘,同時將“先煎”小包藥用150毫升水小火煎10分鐘,再將二者混合小火煎10-15分鐘至小碗湯量。
一療程可見效,後酌情服用。
具體過程解釋如下:
1.第一次煎藥時,要把中藥在冷水中浸泡半個小時以上(夏天20分鐘以上,冬天半個小時以上)。這樣可使乾燥的藥材變軟,煎藥時有利於有效成分浸出。另外,第一次煎藥的時間不能過長。煎好後,放在一邊冷卻。
2.第二次煎藥時,要用開水。這點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因為在第一次煎藥中,會使含澱粉的藥材糊化,如果用冷水一冷卻,就會在鍋底結塊。
3.把兩次煎好的湯藥混合在一起,再分兩次服用。而不是煎一次喝一次。因為第一次煎藥是煎出藥材的“氣”,第二次才是煎出藥材的“味”。只有將兩次煎煮的湯藥混合,才能達到中藥最佳的藥效。如果有時間,還可煎第三次,也要將三次煎好的湯藥混合後分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多次煎煮要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兩次煎煮能夠煎出藥材所含成分的80%,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到三次為宜。
典型病例:黃嶽祥,男,65歲,柳市鎮沙東村人,1971,三十多年前,正當壯年的老黃不幸身染怪病,下肢及臀部肌肉萎縮導致不能行走,幾近癱瘓。老黃仗著當時做小生意有點積蓄,遍訪溫州當時五縣各大醫院及藤橋、仰義、碧連等傷科醫院,最後溫州一老中醫師見其狀可憫,手寫一祖傳偏方即“祛風通祛痹”原方,後老黃到我父親時任負責人的白石醫院中藥房“抓藥”。服用20餘劑後感覺精力充盈、肌肉重生而痊癒,此後一直從事體力勞動,至今30多年未曾復發。期間老黃也廣為在村鎮宣傳,介紹病人到我父親處“抓藥”,治好痛風、坐骨神經痛、肌肉冷痛萎縮、大小便失禁甚至腰椎間盆突出症者眾多。
蔡炳新申报的“祛风牵正汤”治疗面神经麻痹项目,1998年被国家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评为国家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学术成果奖,个人被授予发展中国民间中医学术贡献奖。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症状为口眼歪斜,多突然发病,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为多,有治之经年累月而难痊愈。病因多为风邪客于面部经络,使经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引起口角流涎、脸裂增宽而致面瘫。“祛风牵正汤”具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功效,经多年临床治验,对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基本配方:全蝎 蜈蚣 僵蚕 制南星 制白附子 防风 白芷 钩藤 红花 甘草 。根据病史增减药物。
用法:每日一帖,制南星、制白 子先煎,钩藤后入煎。七日为一个疗程,一般需服二个疗程。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烟酒及酸辣物质。
按:面神经麻痹为疑难之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多以中医方式诊疗,如针灸、推拿、中药等。吾表弟于温州工作,2005年4月因学驾驶受风吹突发面瘫,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风邪入侵,所开药方为进口昂贵西药,治疗未果,后回老家服用“祛风牵正汤”20余剂即告痊,且无复发。表弟于是将医院购买的针剂交由父亲处理,可惜中药店卖不了.
我同学郑有文任职乐清三医内科医师.05年12月份见有患者祝彪求治,为贵州人,苗族,
男,22岁,住址: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底村一组,在柳市德力西集团焊接中心工作,病情严重,口眼歪斜,鼓腮流泪,不能洗面刷牙。见其状可悯,而服用西药昂贵且需数月才有起色,对其是巨大负担,也影响工作,于是告知白石药店地址。2005年12月14日祝某开始服用中药“祛风牵正汤”,三个星期后完全康复。期间因经济原因要求赊欠药款,父亲慨然应允。祝康复后于发工资之日即来结清药款,志气可嘉,同时留下感谢信一封,称异乡异族人感受到关怀。
父亲曾言,面瘫有饮酒或吹寒风压迫植物神经或因中风、高血压影响中枢神经引起,后者为顽症。“祛风牵正汤”
入药成份有蜈蚣、蝎子等贵重药材。因全球植物治疗风行,现在中药价涨。
药物组成:珠黄散 钩藤 僵参 石决明 吴萸 川连 枸杞 菊花 西洋参 远志 枣仁 地龙 黄芪 生地 甘草。由15味中中药组成,功能为祛风清补大脑,主治颅脑损伤及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所致眩晕症。用法:水浸30多分钟再煎药,
石决明先煎,钩藤后入煎,川连冲服,西洋参另调,珠黄散吞服。每日一剂药煎服二次,本方历经30多年治验,疗效迅速,广受患者赞誉。尤其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及学生益智健脑进补之用。
典型病例:王某,45岁,安徽人,在白石务工时不慎被机器撞伤,时常头痛,精神恍惚,不能正常作息。服用本药后,症状痊愈。



基本配方:木瓜 红花 甘草
保密配方,全方含量63克。(其中一味药市场售价达3000多元/公斤。使用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不同属于偏方)
主治:尾椎骨痛 , 孕妇禁用
水浸半小时,每日一帖,白糖50克作药引。 一疗程五帖。可见效。一般三至五疗程。
本人于2008年6月8日不慎在骑车运动中重重摔倒在地,臀部着地,手脚有擦伤,好长时间才缓过神来。之后感觉尾椎骨剧烈疼痛。在办公室不能坐在椅上,只好站立。马上服用云南白药胶囊及外用活络油。一周后疼痛感稍有减轻。但坐椅上稍久便马上复发。
当时正被抽调到纪委办案,看管违纪的党员干部。因为不能坐下,站久了脚又胀痛,只好在房间里不断走动,象热锅上的蚂蚁。担心伤到骨头,会形成长期内伤顽症。21日(星期五)回家煎服药店里的中药。中药量不大,
我用娃哈哈矿泉水泡药,红花上浮。连煎两次,每次用煎制袋过滤,最后将汤液混合,药汤很纯清,一天服两次。因为用白糖作药引,味道酸甜,口感纯正,是我喝过的味道最好的中药。服三帖后,感觉疼痛感大为减轻,用力揉患处
仍有痛感。五帖后,感觉已无明显伤痛症状,已能正常端坐办公。
从网上查到,该症状是慢性顽症,难以根治。幸运之余,郑重记之。
权威资料 尾骨痛:
尾骨由三至五节退化的椎骨结合而成,构成脊柱尾端。尾骨受伤就会疼痛,一般来说,女性较容易受伤。从广义上来讲,是临床上各种原因如尾骨或骶尾关节的损伤、感染、肿瘤、分娩后、肛门直肠术后、妇科手术以及尾骨周围部位自发性疼痛的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中年女性多见。由于此病的病程比较长,症状消失也很慢,所以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治疗,不要“病急乱投医”。
具体治疗可采用改变坐姿的办法,即尽量用大腿坐,以减少臀部的持重和压力;坐时可用气垫、气圈将痛处腾空,以防止局部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其二,可用红外线、超声波、离子导入、推拿、针灸、拔火罐、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治疗,如果用中药外敷,可将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类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湿热敷患处;局部贴活血止痛膏或麝香镇痛膏等效果也不错;到医院去做局部封闭,即用2%普鲁卡因2—4毫升加醋酸氢化可的松0.5—1毫升,局部痛点封闭,可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尾骨畸形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只有采取手术治疗了。
基本配方:川贝 川芎 陈皮 桑皮 青皮 茯苓 杏仁 半夏 麻黄 五味子
主治:支气管炎 ,孕妇禁用
先用水浸半小时,每日一帖,煎服两次,冰糖作药引。上述两方来自民间一采药捕蛇老人,临床效果佳。 感谢民间人士的智慧经验。
详见博客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0f8fb0100bxvt.html
骨伤方
李同生,湖北骨伤科名医,经典医方,主治:关节损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等,针对不同部位有增减。实践应用,如珍珠落玉盘,变化精妙,效果卓著,故名“一盘珠汤”。(摘自名医名方录)
成份: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续断、广木香、红花、广三七、泽兰叶、苏木、桃仁、乌药、大黄、甘草、制乳
功能: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本人09年7月份打篮球被撞伤,当时感觉胸闷。经过2日,发展到咳嗽、翻身起卧也疼痛异常,而体表无青瘀现象。与一般外伤痛感不同,估计是胸骨受伤严重。服用五包中药后恢复如常。对李同生教授的药方体会深刻,叹服。如果采用西医方法,估计至少要住院卧床半月不能动弹。若有兴趣,请上网搜索李同生教授,了解中医骨伤疗法及原理。 胸位伤:加枳壳、桔梗、木香、郁金。
摘录自上世纪70年代中医药报:近贤施今墨先生,为北京市四大名医之一,治疗糖尿病有独到之处,尤擅用“对药”,如苍术配元参,黄芪配山药。后经其弟子祝谌予教授补充一对丹参与葛根,(注:施今墨先生资料网络上众多,但其弟子补充的对药一般人不知晓,足见真实、珍贵)王药雨先生曾在施老主办的华北国医学院任教,过从甚密,得其方,于六十年代传出。该方于清燥生津滋肾外,又用温补命门之火,因涩肾精之品为其特点,运用于上有口干嗜饮,下有溺浊如脂、久病不愈之尿病患者,有可靠之效用。本人临床近30年,受益匪浅。
(马崇生)
配方:葛根 花粉 石斛 生地 二冬
银杏 莲须 人参 五味子 桑螵蛸 菟丝子
补骨脂 山萸肉 西洋参 何首乌 黄芪 山药 女贞子 金樱子。
方解:女贞子 石斛 生地 二冬
西洋参 山药 滋阴补肾,葛根、花粉 石斛 生地生津润燥,银杏 五味子 桑螵蛸 莲须 金樱子收敛精气,人参
菟丝子 补骨脂
黄芪温阳益气。
施今墨,字奖生,原名施毓黔,浙江省萧山人,生于1881年,卒于1969年享年88岁。13岁时随舅父李可亭学习中医。1902年考入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学习,后转入山西法政学堂。1906年,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以山西代表身份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而后留陆军部协助黄兴拟定陆军军法,黄兴病故后他应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1917年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施毓黔深感失望。1921年,他弃政从医,更名“今墨”,矢志医学革新而为墨绳。1929年,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赴宁抗议政府取缔中医的反动行动。1930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人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1931年出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1932年,筹办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1936年创办《北平文医半月刊》,担任主编,弘扬中国文化,发展中医。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1969年,病逝于北京。门人弟子编著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等。
施今墨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和倡导者。他大力提倡革新中医,主张中医与西医并存,二者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对于古代各家学术,他能够融会贯通。重视气血阴阳的调和,发展了八纲辨证理论。对外感热病,采取清解并举、表里兼治;对内伤杂病,多用复方多法,以专病专方为常规。处方用药,每两两并书,或同物分部而施,或同类相聚而用,或性味合化而治,或相反相成而佐,总以气血升降、四气五味为要旨,后世称为“施氏对药”。施今墨临证十分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总结归纳出治疗脾胃病十法,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等。
施今墨临证多“数法并合”,如在运用补法时,着重调理肝、脾、肾之间的关系。他还善用调补脾胃法治疗糖尿病,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健脾补气实为关键,并创制了黄芪伍山药、苍术配元参两组对药以降低血糖、尿糖。此外,他还认为百病之生,多由气血。因此,临证非常重视气血辨证,并提出了“阴阳为总纲,表里、寒热、虚实、气血为八要”的观点。对于外感病,施氏认为应“着重辨别气血、虚实和表里”,并注重驱邪外出,给邪以出路。施氏临证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以病分证、循病求方、病证结合,处方用药不落俗套,既能用有常规,又善出奇制胜。如用绿豆衣治消渴,绿豆芽配大豆卷治黄疸,五倍子治蛋白尿、自汗和月经过多,柿蒂、香茹伍木瓜治尿频、尿失禁,血余炭治尿结石及痢疾,连皮花生米消尿蛋白或下乳汁,黑芥穗治产褥热,麝香、樟脑伍乳香治阳痿及男女性欲冷淡,海浮石佐鱼枕骨治癃闭等,用药奇特,效如桴鼓。
施今墨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是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时期。其门徒学生遍及华北各地。其中佼佼者,如祝谌予、哈荔田、董德懋、李介鸣等,均是当代中医学界之栋梁。其办学经验也为近代中医教育提供了成功的经验。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他向周总理提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提高中医地位。后来成立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四所中医学院,其中包含着施今墨先生的贡献。
注:以下单方针对的都是一些正常病症,但各大医院及西医均可治疗,仅供感兴趣者使用。
主治:病毒杂症、高热不退
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同时外加局部盐热敷,效果更佳。
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各种阑尾炎,一般服一剂就能奏效,3-5剂可痊愈。
主治:急性淋病
加减应用:伴发热畏寒者加柴胡、黄岑,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地丁,小腹拘急作痛加元胡、白芍,顽固不愈者加白花蛇舌草等。
用法:每日一剂,煎三次,分早、中、晚3次口服。一周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可痊愈。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厚味,并用高锰酸钾以1:5000溶温水坐浴,一日两次。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消肿、泻火
主治:急性牙龈炎、牙龈脓肿、智齿冠周炎等
孕妇、腹泻者忌服。
按语: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本方对急性牙周组织炎症有明显疗效。不产生耐药性,亦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本方曾被日本“汉方研究”杂志引用。
徐浩鸿,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中医科主任医师
功能:清营凉血,泄热化毒
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油彩性皮炎等多种皮炎
加减应用:舌苔黄厚者,加用黄岺等,湿重,皮损渗出者,加用茯苓,浮肿较甚者,可加冬瓜皮等。
朱仁康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委员
功能:涤腻透邪、清解湿毒
主治:湿疹
用法:煎水外洗湿疹,勿兑清水,保持浓度,温洗涤之。外洗湿疹方,可广泛用于皮肤瘙痒、流脓、热毒斑疹,可有效缓和症状 邹学熹
1991年被确认为全国500老中医之一
主治食道癌、子宫癌
医刊摘录:高光,原是浙江的著名作家,1949年渡江南来,先后在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浙江日报》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行医治病救人,颇获好评。十年浩劫又被赶出杭州,转业绍兴当了七年中医大夫,对中医医学,有诸多渗透。其中有治癌单方,为其亲身所见,介绍如下:
高光家居杭州北山时,认识两名癌症痊愈患者。
一、省妇联干部吴双珠之母,于1953年发现小腹隆起一个拳头大的硬块,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癌肿,并且告诉吴双珠,其母只能活二至三年。吴双珠不甘心让母亲坐以待毙,四处求医问药,终于在农村得到一单方,连服月余,自觉小腹肿块变软,连续服用半年,肿块完全消失。
1953年3月间,我去登门访问时,这位老人已年过花甲,面色红润,精神健康,除料理家务外,还带着两个小外孙。
经吴母介绍而治好的子宫癌、食道癌病人有6人,都是干部家属,
二、省农村政策研究室王毅同志的父亲,是温州老中医,1967年时患食道癌,多方治疗无效,前来杭州求医,来时已是吞咽困难,面黄肌瘦,到半山肿瘤医院检查,经诊断为食道癌,老人不肯动手术,王毅与吴双珠母是温州老乡,于是试用单方,果然见效。一年后,老人吞咽畅通,各种症状均已消失,健康状况显著好转,到医院复查,食道癌肿已消失。
|
|
|
莱菔子治验一例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_SIMINDEX_E-KJQY199903019.htm
摘自中国知网 |
|
蔡炳新 |
|
<正>
患者.男,47岁。因体虚,失眠,自购别直参一株23克,一次煎服之,引致头沉、心悸、食欲不振,血压升至22.7/14.7千帕(170/110毫米汞柱)。笔者投以炒莱菔子30克,研碎,煎服二次而愈。
别直参是补益药,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益智。莱菔子为消导药,功效消食导滞、降气消炎。《衷中参西录》指出莱菔子无论生用或炒用皆能顺气开
【分类号】:R249
【DOI】:cnki:ISSN:1007-2950.0.1999-03-019
【正文快照】:
患者,男,47岁。因体虚,失眠,郁,消胀除满。历代方书及医家
自购别直参一株23克,一次煎服大多认为莱服子能解别直参的 之,引致头沉、心悸、食欲不振,血压补益作用,近年出版的中药学教
升至22.7八4.7千帕(170八10毫材也都认为人参与莱旅子“相
米汞柱)。笔者投以炒莱旅子30克,恶”。民间也习惯在服参类药时 研碎,煎服二次而愈。,不食莱放子及萝卜。别直参正常
别直参是补益药,功效大补元用量为5一10克,而患者体质虚二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益弱,过量服别直参而致上述症绮智。莱兼子为消导药,功效消食导状,故采用莱旅子研碎煎服之。撷滞… |
|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
|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
玉米须治验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3年03期
蔡炳新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干燥花柱和柱头,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减肥茶

上二:灵芝 上二:何首乌 90克
中药泡袋 30克
饮片原料:
“泽人”牌,华宇饮片有限公司出品,网址http://www.zeren.cn。经过GMP认证。
使用:原料饮片已粉碎密封,20克装,开水冲泡浸焖即可,方便快捷,适合上班族。请自备红枣三至五枚,加少量白糖。
特点:
原料地道汤色澄清,香气芬馥口感浓郁 生津止渴自然酸甜
功效:
1、针对顽固肥胖症;2、针对身材尚可但脂肪堆积多者;3、预防肥胖,调理肠胃、气血。具体为减肥瘦身
消脂降压 补血养颜 滋阴健脾 ,坚持服用可明显感觉体内肠胃清爽,油脂减少,身轻体健。
反馈:
若服用较久,请反馈体质特征等与健康相关信息,适当调整成份,更好调养。
说明:化学药品减肥副作用已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畅销的是经中药材浓缩提炼的减肥胶囊或冲剂等保健食品,配方大同小异。具有以下特点:
1、成本问题。机器设备、厂房、行政审批、人员管理投入成本巨大,由于同类产品竞争激烈,销售又依赖广告,否则无法生存。这样分摊到原料上的成本便微乎其微,效果就减弱。如果加强产品功能,保证纯度,那么自然价格高昂,好货不便宜了!与同行竞争就有难度。一些精明的商家往往把化学成份掺入,以降低成本,达到速效。因为保健品管理非常混乱。
2、配方问题。厂家为追求效果、降低成本,胶囊和冲剂都是把减肥中药原料组合。固然短期有效,但是中医理论讲究用药如行兵,因人体质、四季时令而异。减肥药材大部分性质苦寒,长期服用,会伤脾胃,有造成其它疾病的潜在危险。
由于社会诚信极其缺失,原材料比加工产品更具可靠性。
基本成份:
河南山楂:性微温,味微甘。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活力,扩张冠状血管,具有降血压、血脂、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开胃消食作用。
宁夏枸杞:味甘性平。能降低血糖,抵制脂肪肝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并有降压功效。
原产宁夏:性微寒,味甘苦。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降血压、血脂和通便功效。
山东大枣:性温味甘。据中药文献记载,有补脾益气及保护肝脏、增强肌力的功效。大枣请自备五枚.
蒙古黄芪:甘微温。有降血压作用,能扩张冠状血管及全身末梢血管,具益气固表的功效。
福建夏枯草:苦辛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降压利尿作用。
浙江荷叶:微苦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降血压、血脂及减肥功效。
甘肃大黄:苦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泻下通便作用外,还有降血压、胆固醇功效,小量常服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均有良好作用。方中量仅一、二片,约三克。。
浙江白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促进肠胃功能,
是传统的补气药。还有理尿、降血糖、抗凝抗菌、保肝、抗肿瘤,抑制代谢活化酶及强壮身体机能等药理作用。
贵州制何首乌:苦甘涩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降血脂、血糖、血压,软化血管功效。
东北灵芝:灵芝为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传为“仙草”。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镇咳、祛痰、保肝解毒、抗缺氧、增强免疫力和抗癌作用。灵芝子实体含有灵芝多糖、多肽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
结合适量运动及控制饮食,可更好吸收药效,消减脂肪,效果更佳。
肥胖及伴随的高血压、血脂等慢性病是现代人的多见病,大都是饮食方式及工作性质造成,如喜吃油腻食品,久坐办公室等,若不重视,将来未必能花钱买健康。朋辈中人,大多大腹便便,体重超标,饮食无味,肠胃积滞,好似每日负重龟行,也使人生失去诸多趣味。以上提供的植物疗法,适应世界潮流,引领风尚。本人纯粹兴趣使然,实践中也有很好效果,服后确实会“脸色红润有光泽”,那是由内而外的健康美,身轻体健后,肯定会带给你自信心理,乐观面对工作生活,更好享受生活意义。
|
减肥先要辨阴阳
(2008-07-16
09:02:42)
作者: 季卫华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08-05-20
与朋友一起减肥,方法相同效果却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依据个人体质、特征、身体状况等,可将肥胖区分为“阴性”、“阳性”两种类型。肥胖的性质不同,减肥方式就不能一样,只有在认清了个人体质后,再“对型选方”,配以适合自己体质的减肥方法,减肥效果才能明显。
一、阴性型肥胖 此型特征是下半身肥胖,肌肉松软,常有痰多、水肿,吃得少也不瘦,手脚冰冷。阴性型肥胖者基础代谢率比较差,摄入体内的热量容易蓄积而无法释放,且不易出汗。因此,改善身体的代谢,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阴性型肥胖者要注意的重点。 阴性型肥胖者需要既能减肥又能补身的方法才能成功,绝不能胡乱节食,或采用不当的减肥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泡澡”是加速代谢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改善手脚冰冷的问题,而且可以让面色变得红润。每周泡澡或足浴(泡脚),至少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强化新陈代谢。 2.多喝温热的饮料或茶水,不能喝冰冷的饮料。否则减肥成功几率会大大降低。 3.吃一点辛辣食品,如生姜、胡椒、花椒、辣椒等,对身体的加温有很大作用,会提升基础代谢率。 4.每天搽消脂膏、收紧霜,可以加强特定部位的瘦身效果,并防止类似的“妊娠纹”出现。
5.戒除煎炸、油腻食品以及甜点零食。 6.不要吃白糖,可用红糖、蜂蜜代替,方便面、味精也不要吃。
二、阳性型肥胖 此型特征是全身肥胖,肌肉结实,容易出汗,容易便秘,血压亦偏高。阳性型肥胖者身体机能常处于亢进状态,因为饮食过量,又吃过多油腻、高热量的食物,以至脂肪过度堆积,虽然代谢良好,活动量高,但因为吃得太多,热量还是无法完全被消耗。 阳性型肥胖者如果不减少体内脂肪,体重是不会下降的。阳性型肥胖者最大的弱点就是常会饮食过量,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食量,多吃蔬菜、水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泡澡或足浴(泡脚),每周至少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强化新陈代谢。 2.多喝温热的饮料或茶水,如果真的想喝或吃一些冰冷的食物或饮料,必先喝一杯温热水才行,不能空腹吃或喝冰冷食品。 3.每天搽消脂膏、收紧霜,可以加强特定部位的瘦身效果,并防止类似的“妊娠纹”出现。
4.戒除煎炸、油腻食品以及甜点零食。 5.不要吃白糖,可用红糖、蜂蜜代替,方便面、味精也不要吃。 6.必须保持每天排便,不让便秘出现。可以喝一些能帮助大肠蠕动的减肥茶,但要小心选择,市面上减肥茶品种很多,但有一些成分会对肠胃道造成伤害,有损健康。
|
|
|